黄凡《周易—商周之交史事录》(上下两册)电子书PDF电子版下载
《《周易》—商周之交史事录》一书,作者为黄凡,序言为李学勤所写,此书出版于1995年,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,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。 《周易—商周之交史事录》目录: 序言[李学勤]1 绪论1 前编9 第一章 从八卦说起9 一、历史的传...
《《周易》—商周之交史事录》一书,作者为黄凡,序言为李学勤所写,此书出版于1995年,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,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。 《周易—商周之交史事录》目录: 序言[李学勤]1 绪论1 前编9 第一章 从八卦说起9 一、历史的传...
学习易经的目的是什么?带给我们的最大好处是什么?
我想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,有的人学习易经是为了知命;有的纯粹是兴趣;有的则纯粹为了赚钱;还有的人出于好奇,听说易经很神奇,只为一探究竟。
大部分人学习易经的目的,是以上几种的混合。
我们暂且不谈学习易经的目的,只问一句:易经最终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?
下面谈谈我的看法,从一段聊天开始说起。
就在今日,与友人闲聊,他告诉我:“一定要努力搞钱,毕竟现在生活成本、医疗成本、教育成本只会越来越高”。
这话,看起来没毛病,放到现在社会也算是一句良言,属于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一类了。但其实这句话值得商榷,我们生活在当下的社会,一定会被当下的舆论环境所左右,在一切向钱看的环境里,很难有人不会被影响。
这就好比“跪拜”的礼仪,在明清时期是特别普遍的(两宋之前并不普遍),这种等级制度在当年,会无形的影响到每个人,那个年代对于跪拜的礼节,已经习以为常,认为是正常的,没有什么不妥之处。以至于到了现在,假如你我遇到“领导”,哪怕他与自己并无利益往来,大多数人也会对“领导”毕恭毕敬,甚至表现得“卑颜屈膝”,这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,一定是大环境在无形中影响着每个人所导致的。
钱是个好东西,没人会嫌多,钱的另一个代名词,其实就是“欲望”。人的欲望过重,一定不会幸福,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。其实不是。
突然想起一段我和闺女的对话。
有一天闺女突然问我:“什么是幸福?”
我很纳闷她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,但又不得不解释,我反问她:“假如你现在很饿,很冷,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饿,那样冷,突然有人给你一碗香喷喷的排骨米饭,这时候的你幸福吗?”
闺女说:“幸福。”
我又问:“假如有一个小朋友失去了一条腿,在他眼里,你幸不幸福?”
答:“幸福。”
我又继续问了几个类似的问题,为的就是引发孩子独立思考与正向思考的能力。
恰好,朋友提到说“要努力搞钱”,我也反问了他一句:“如果一个人有很多很多钱,想买什么都能买到。但他病得很厉害,天天躺在床上,勉强用钱在维持着生命;另一个人没什么钱,仅仅够吃够用,但是身体特别好,吃嘛嘛香,你觉得谁更幸福?”
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,但凡正常人都知道谁更幸福。因此,有钱没钱是个相对的概念,幸不幸福也不是绝对的。所以,我一直告诫闺女不要羡慕别人的玩具,而是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。假如闺女能听进去,日后在遇到这种作文题的时候,一定能写出超乎年龄的有一定深度的优秀作文。
几乎所有人都认为“钱很重要”,认为没钱就难以生存,说到底其实是因为欲望过高。生存不等于奢靡,对于成人来讲,所谓的生存往往被定义为高品质的生活,一旦得不到满足,就会情绪低落,患得患失,现如今焦虑症频出,与此有很大关系。
为什么大家都怀念小时候那种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?就因为人小的时候没什么欲望,一个简简单单的玩具就可以高兴好几天,对于吃的穿的也都没什么欲望,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就够了。
对于成人来说,只要能从心底里真正的放下欲望,或者降低欲望,大部分人都会重新收获快乐。
和朋友聊到这里,他似乎还未死心,又抛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:“(如果没钱)那身体出了问题,你会咋办?比如有些急性的?”
我答到:“有果必有因,身体出问题了,一定先有因,这个因就是欲望太重,得不到满足就会焦虑,会没有安全感,会失落,会抑郁,久而久之,身体必然会出问题。大凡长寿之人,几乎各个都心态特别好,凡事能看得开不往心里去,欲望很低,不以物喜不以己悲,这是符合大道的,所以这种人身体一般不会有问题,所以你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。 ”
说到这里,我的观点已经呼之欲出了,作为我个人来说,学习易经带给我最大的好处就是:看开了人生,能正确对待人的生老病死,让自己在平时的生活里尽可能得去往“大道”靠拢,这种大道就是“道法自然”、就是“无为而无不为”、就是“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”。
学易经,最重要是透过通篇的“吉凶悔吝”,学明白:天道无吉凶。
天地之间,阴阳剥复,起伏兴衰,生灭自然。花草树木,莫不天生天杀,道之理也。花开绚烂,就是吉么?反遭采撷折枝之毁。花败零落,就是凶么?果实自此孕育渐成。
人虽自视甚高,究竟也不过是万物一种。成住坏空,避无可避,又何必避。趋吉避凶,趋利避害,不如安时处顺,循道而行。
吃喝玩乐,风光得意,都不过稍纵即逝。若心中有苦,便难逃人生之苦。心中无利无害、无吉无凶,便可永葆平静自然。
古人对于“道”的描述非常多非常庞杂,但本着易经“简易”的宗旨,其实大道又特别简单,只是做起来难而已。
“知”难而又并不难,“行”则比“知”更难,知行合一则难上加难,追求大道的路上,大家一起加油!
但凡有点八字基础的,都知道子平命理以日为主,称呼日干为日主,以日干定十神。
对命理研究再深入一点的朋友,可能知道古法“以年为主”,也就是以年柱为主论述八字。
比如《三命通会》里就说:“凡论人命,年月日时排成四柱,遁月从年,则以年为本;遁时从日,则以日为主”;又云:“古法以年看,子平以日看”。
古法与子平法的这个区别是巨大的,让人难以理解。我们不禁要问: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太极点的巨大转变?既然出现了这种巨大转变,那么两者哪种更为准确?必须去一留一,还是既要继承古法,又要发扬子平法?
从多种文献的记载来看,“以年为主”转变为“以日为主”的这个过程,大概发生在两宋期间。
在我深入了解并对比了两宋之前、两宋时期以及两宋之后的历史以后,我自认为找到了原因所在。
宋朝之前,一个人的富贵与祖上以及父母的关系极大,虽然当时也有科举制度这一晋升渠道,似乎寒门可以出贵子,但因家庭贫寒,寒门学子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去学习。直到唐代后期,出身寒门由科举入仕者才渐渐增多 ,进而与世族门荫入仕者形成两大官僚派系集团,互相倾轧,史称“牛李党争”。
寒门出贵子的现象,到了宋代达到顶峰,据考证在南宋的某一年的科举考试中,一共录取了六百多人,其中有四百多人都是贫民百姓,只有二百多人是贵族子弟。
仅此一条,就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的政治是多么开明了,无怪乎很多文人学士都向往生活在两宋时期了。除此之外,南北宋这段时期还非常重视商业,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个重视商业的朝代,那个时代仅凭个人的努力,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了,祖上父母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在逐步淡化,所以才有了“以年为主”到“以日为主”的转变,这是非常符合命理理论的。
以上这种特定历史时期的命理学转变,看似不起眼,实则非常重要,它可以让我们从根上去审视古法命理学与子平法在应用方面的区别,从而学会如何应用。
子平法作为对古法禄命法的革新,它是与时俱进的,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,而古禄命法也有它的价值,即便是在当今社会,也并非一无是处,就看你怎么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