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偏偏是日元代表“我”?古人一开始论命,就是以日元为中心吗?还是这中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演变过程?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历史的长河,看看八字的分析中心是如何一步步从“年”走向“日”,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熟知的子平体系的!这趟历史之旅,一定会让你对八字有更深的理解和敬畏!
早期痕迹
追溯八字命理的早期发展,会发现那时论命的方法并不像今天这样统一和标准化。甚至只是两柱论命。而到了唐朝,李虚中已经用年月日时辰来论命,似乎已经初步形成了四柱的框架,但古籍中并没有详细记载李虚中是以年为重,还是以日为重,抑或是年月日并重唐朝及以前的命理学说,尚处于一个探索和发展阶段,分析中心并不固定,方法也还不够完善。
“本主”的萌芽
时间来到北宋,八字命理理论开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。《珞琭子三命消息赋》里以及其注解开始出现了本主休囚之说。如:“遁月从年,则以年为本;遁时从日,则以日为主”。
这里的本,指的是年命,似乎代表了生命的根基、先天的禀赋、大的趋势;而主,指的是日主,开始有意识地将其视为“自己”。理论上,这种提法是日元成为分析中心的先声!
然而,王廷光虽然提出了“本主”的概念,但在他自己的注解案例分析中,我们发现他实际论命时,依然大量以年为本命进行分析。这说明,在北宋早期,“日主”虽然在理论上被提了出来,并有了“主”的地位,但在实践应用中,以年为本的思路仍然占据主流,“日主论命”还仅仅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。
日主地位的提升
到了南宋,在《五行精纪》中,我们能看到更多关于日主地位提升的“蛛丝马迹”和直接论述:
- • 引入主本两胜概念: 《精纪》引用《阎东叟书》的思想,再次强调“遁月从年,则以年为主;遁时从日,则以日为本”(这里的“主”和“本”虽与主流说法不同,但意思是一样的)。它区分了主胜于本(多靠祖上或平台),本胜于主(靠自己奋斗),以及主本两胜(富贵双全)的情况,并通过大量“主本乘旺气”、“主本还家”、“主本持印”等具体组合案例进行分析,明确区分了年和日各自代表的层面(年本关乎资荫,日主关乎自身能否自立)。这说明对日主的个人作用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。
- • 出现直接以日时组合论命: 在《五行精纪》的一些章节,比如引用《宰公要诀》和《神白经》论述日时组合时,已经直接跳过了年命,只以日时来论断富贵贫贱!这直接把“日”和“时”提到了论断富贵的高度。
- • 明确日为己身: 《五行精纪》在论述男女命六亲时,明确提到“凡推男命…日为己身…”,“凡女命…日为夫、己身…”这在理论上直接确立了日柱代表“我”的核心地位!
这些在《五行精纪》中的记载,都表明在南宋时期,以日主为中心的命理思想正在快速发展,并开始在一些论断中取代年命的地位。虽然作者廖中在实际案例分析时可能仍保留了年命论的习惯,但理论上对日主的重视度已经显著提升了!可以说,北宋末到南宋,正是一场将日元重视度不断升格的运动!
子平法的确立
这场日元为主的论命方式,在南宋后期被两位关键人物推向了顶峰,并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子平八字体系——徐子平和徐大升。
在徐子平注解《三命消息赋》中,日元作为分析中心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。虽然其中仍保留了本主论命的痕迹,也用到纳音等早期方法,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,已经明显是以日元结合月令,分析财官为主,年命等更多是作为辅助或参考。
最终,在《三命通变渊源》中,对子平体系进行了集大成式的总结。明确提出了**“专论财官,以日为主”**的核心原则,并详细阐述了如何围绕日元,结合年月时柱、大运、流年岁君来分析命运。
至此,经过了从唐到南宋数百年的发展和理论革新,八字命理终于完成了从年命论到日元论的根本性转变!
为什么会发生这场“C位”之争?
这场从“年”到“日”的转变,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化,它也反映了人们对命运理解视角的变迁:
早期的年命论,可能更多代表了一种集体命运观,强调个人与大环境、时代的联系,以及先天的禀禀赋和根基(年为本)。
而以日元为中心,则更加强调个体命运,将分析的重心放在“我”本身,以及“我”如何在社会中与环境、他人互动,如何追求财官,如何实现个体价值。这与社会发展中个人意识的崛起是相契合的。
日元作为“我”的确立,以及围绕日元建立起来的完善的十神体系(我们将抽象五行转化为模拟人事的语言),使得八字命理能够更细致、更精准地模拟和分析一个人在社会关系和个人努力下,所展现出的性情、际遇、以及财禄得失。
了解这段历史,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我们今天学八字,要专论财官,以日为主!这背后有数百年无数易学先贤的智慧积累和理论探索!
结语
今天,我们一起回顾了八字命理分析中心从年到日的历史性演变!这场C位之争,塑造了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子平体系!
听完以后,你对八字“以日元为我”是不是有了全新的认识?你认为这场转变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?
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悟和思考!
如果今天的分享让你觉得豁然开朗,对八字理论体系的构建有了更深的理解,别忘了点赞,收藏!这可是理解子平法根基的重要一课!
最后,别忘了关注我,持续接收更多有深度、不忽悠的易学干货!我们一起在历史中学习,在经典中成长!下次见!